掌生穀粒購物商城
2025 最新版|熬米湯完整營養解析,腸胃不適的最佳照護飲品

2025 最新版|熬米湯完整營養解析,腸胃不適的最佳照護飲品

Jul 29. 2025

為什麼一碗米湯,能安撫敏感的腸胃?   

在這個節奏飛快的時代,三餐不定時已成常態。外食文化、壓力、環境變化,腸胃不適成為日常困擾之一,在台灣每5人就有1人受其所苦。腸胃不適不僅是飲食習慣問題,與壓力、睡眠及體質,甚至與整體身體功能狀態皆有關係。加上高齡社會的到來,腸胃敏弱的族群一直在擴大。

很多人聽過一句老話──「胃不舒服,就喝點米湯。」
但你知道嗎?這碗看似清淡的米湯,其實蘊藏著深厚的養護智慧。

今天,就讓我們從營養學與消化吸收的角度,拆解米湯的秘密:
它究竟為什麼比粥更溫和?又適合哪些人?怎麼喝,才能真正養胃?

 

米湯,比粥更輕盈的能量    

 

米湯,來自一個簡單卻耐心的過程──將白米以大量的水,慢火熬煮至釋放出細膩的澱粉精華與可溶性營養,最後只留下滑順如絲的液體。
和粥不同,米湯幾乎不含完整米粒或纖維,接近無渣的口感,對腸胃的負擔降到最低。

 

  • 粥:還留有米粒與纖維,需要更多蠕動與消化(會分泌胃酸)。
  • 米湯:純粹液體,澱粉已經分解成易吸收的型態,進入腸道幾乎不需再費力。

 

 

所以粥適合日常養胃,而米湯則更適合腸胃虛弱、術後或病中恢復的首選。難怪中醫與營養學都把米湯稱為「最溫柔的養胃聖品」。

 

看似清淡,卻是精華   

 

很多人以為米湯只是「淡淡的米水」,其實不然。長時間熬煮後,米粒中的可溶性澱粉、少量蛋白質片段、維生素 B 群都釋放其中,讓米湯成為溫和又有效的能量補給。米湯對腸胃的三大呵護:

  1. 易消化、快吸收
    澱粉結構鬆散,入口後幾乎不需太多咀嚼與胃酸分解,能迅速轉化成葡萄糖補充能量。
  2. 保護胃黏膜、減少刺激
    對胃炎、潰瘍、化療後患者,米湯的黏潤質地能暫時覆蓋胃壁,減緩胃酸刺激。
  3. 補水補電解質
    高含水量,如果加一點鹽,還能成為輕度脫水、腹瀉時的安心飲品。

 

精準流速,幫助安全吞嚥   

 

除了養胃,米湯在照護飲食裡,還有一個被忽略的重要角色──協助吞嚥。

 

對於高齡長者、術後病患或吞嚥障礙者來說,食物的流速和質地至關重要。
掌生穀粒 migu 熬米湯特別參考 IDDSI 國際吞嚥標準,精準控制在二級流速 (Mildly Thick)
這種流速有三個優勢:

  • 比水稍濃稠,降低嗆咳風險
  • 滑順易吞,不會黏附喉嚨
  • 即使吞嚥力稍弱,也能安全進食

這讓米湯不只是補給能量,更是照護餐桌上安心的第一口,陪伴家人在最需要的時候,無壓力地補充營養。

 

這些人,特別需要米湯的溫柔   

米湯雖然簡單,卻對某些族群是救援級的營養

  • 長輩、消化力下降的人:
    高齡後胃酸分泌減少,蠕動變慢,常吃不下、容易脹氣。米湯是最輕盈、最安心的能量來源。
  • 術後、病後康復期:
    手術後或化療期間,腸胃脆弱需要低刺激飲食,米湯溫潤又不增加負擔。
  • 胃炎、胃潰瘍患者:
    滑順的米湯能暫時保護胃黏膜,減少進食不適。
  • 生病、發燒、腹瀉時:
    食欲低落、體力流失,米湯是安全過渡飲食。
  • 孕吐嚴重的孕媽咪:
    當固體食物難以下嚥時,米湯是能避免空腹不適的好選擇。

 

 

怎麼喝,才能真正養胃?    

  • 少量多次
    腸胃敏感時,不要一次喝太多,分次少量更舒服。
  • 溫熱不燙口
    太冷或太燙都會刺激腸胃,剛好的溫度最合適。
  • 單純最安心
    不需額外調味,避免過多鹽糖造成負擔。
  • 可以微調營養
    想增加蛋白質與維生素,可搭配蒸蛋、豆腐泥或軟爛蔬菜。

 

傳統熬米湯的困擾:時間與保存   

許多人想為長輩或病後親友熬一鍋米湯,但現實卻是:

  • 需要長時間慢火細熬
  • 無法一次大量保存
  • 稍有疏忽就變質
  • 自己煮很麻煩,還要把剩餘的稀飯吃掉

現代家庭更需要能兼顧安心與便利的選擇,像掌生穀粒 migu熬米湯

  • 採用台灣契作稻米
  • 無防腐劑、無香料
  • 常溫保存 365 天
  • 開瓶即飲,保留米湯天然的溫潤口感
  • 無食物殘渣再處理問題

對忙碌的照護者、行動不便的長輩,都是最實際的貼心幫助。:

 

 

小結:最簡單的食物,最真誠的養護   

當腸胃變得脆弱,吃對,比吃多更重要。

米湯是最純粹的能量型態,能溫柔修復腸胃,讓身體慢慢找回力量。而當吞嚥變得困難時,一碗符合 IDDSI 流速標準的米湯,更是守護進食安全的第一步。如果沒時間熬煮,不妨選擇純米、無添加、可常溫保存的安心migu熬米湯,讓家人在最需要的時候,隨時都能得到一碗最溫暖的照顧。